到底是貧窮出藝術,還是富貴出藝術?


「富貴出藝術」,某就以自己略懂的書畫為例。例如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油畫藝術,在中世紀就被稱為「貴族藝術」,但這不是說畫家有錢,而是玩得起的都是有錢人,所以當時的油畫作品大多尺寸短小,以方便貴族出遊或巡獵時隨身攜帶。既然是貴族才玩得起,當然畫家收入也是很可觀的,值得注意的事,當時的創作耗材價格也是不菲的,比如顏料,不是現在所用的化學原料,很多是礦石,其中貴重者尤多,典型的例子就是產自阿富汗的「青金石」,所以收入高,投入也是很多的。很多優秀的畫家給人非常困窘的印象,這很多是來源於其精神上的,需要和生活上的窘境相區分。比如駝背的米開朗基羅,他不想讓任何自己不滿意的作品流傳於世,濫竽充數,常常毀掉自己的作品,今天我們能看到他的很多作品背後都是無數畫稿的冤魂。「藝術是孤獨的」,既然畫家靠欣賞他們的貴族養著,那麼當畫家的作品不被理解甚至受排擠時,收入就失去了保障,真正的生活窘境來臨,但很多時候,真正打垮他們的仍然是不被認可的事實,比如梵高。

說說中國古代,中國的藝術家和「文人「密不可分,宋元以降很多都是」雙棲藝人「,文辭好,藝術修養亦佳。文人意味著接受良好的教育,良好的教育來自兩方面,一則有錢接受良好教育,二則是」士家弟子「,書香門第出身。所以中國的情況同樣是富貴更易出藝術。

不過「富貴出藝術」在我看更恰當的說法是「富貴出藝術家」,因為如前言,培養一個藝術家是需要很多投資的,顯性的和隱形的都很多。

而登峰造極的藝術作品呢?對不起,往往是自困厄出。拉斐爾的宗教畫中傳達出一種宗教的贖罪感,即是苦難。中國的「天下第二行書」《祭侄稿》(私以為《蘭亭序》不如她)就寫在顏真卿痛失子侄之時。這就是人,痛苦往往更能催促人思考,這時創作的藝術作品更加深刻,傳達出的意境更加直逼人心!困厄即使有貧窮的原因在裡面,催生作品的核心原因仍是深厚的人文關懷,「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!」

打個總結,「富貴出藝術家」,但巔峰的藝術作品往往來自於沉重的思考,貧窮可以是催化劑,但深厚的人文關懷才是其真正的核心。


沒有必然關係吧


我覺得必須是貧窮出藝術,因為在一種物質匱乏情形下,人能到處接觸到最本質的東西,比如吃飽的感覺,一首好聽的曲子,人的專註力會很高,如果他具備能表達的能力和表達的慾望,不論筆端,畫布或旋律,均是他唯一併且最傾注所有的表達,這樣的東西我覺得才是藝術,才是最靠近靈魂的東西。


這取決於你對藝術二字的定義。


先貴族後破產出藝術啊


想我兒今後富貴出藝術??
嗯~涵蓋了我所有的心愿。


大俗則是雅,大雅則是俗,貧窮富貴與藝術無關.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,看你怎麼理解


你說的兩點都不對,成為大師只有一條路,家裡能供養的起你學畫,而你也把一生奉獻給繪畫的人,兩者缺一不可。梵高再苦,也有開畫廊的弟弟,每個月給他相當於人民幣10000的生活費


推薦閱讀:

為什麼元朝統治的時間遠遠低於清朝呢?
秦始皇陵如果被發掘最有可能會發現什麼文物?
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到底出軌了嗎?
商朝國都經歷了怎樣的變遷?
商朝時的鬼方是印歐人種嗎?或者說雅利安人有沒入侵過商朝?

TAG:藝術 | 歷史 | 藝術史論 |